清晰记得1993年9月的一天,我怀揣梦想乘着反对我远行的父亲去县卫生局开会了,背起行囊毅然决然地汇入南下打工的热潮,来到跨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昆山,居然在这里“落地生根”,无意间成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哪里有爱,哪里即为家;哪里有尊严,哪里便是故乡”。这句话让具有典型移民城市特色的昆山,徒增了暖暖的人情味,在这里,不管是安徽人还是台湾人,不管是建筑工还是海归派,只要你户籍迁入即被亲切地誉为“新昆山人”,享受着与昆山老市民一样同工同酬、子女入学、劳动保障等权益和待遇……如今,置身于工业发达、绿色生态的美丽鹿城,回望与这座城市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腾飞的岁月,真是凶潮涌动、感慨万千呀!25年前的昆山正值经济发展、转型的雏形阶段,人均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及苏北老家,但是,它却凭借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握改革开放的契机,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招商引资,历年来共吸纳5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和港澳台资5000余家入驻昆山,而台资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则独领风骚,为昆山日新月异的经济腾飞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的昆山早已褪去“灰姑娘”的色彩,展现给你的完全是一座亘古新兴的现代工商城市,能够欣然荣登全国五百强县级市的榜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弹指一挥间,驻足、扎根这座城市已25年有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对于我个人而言,便是把人生近1/3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它,当年的我一如上百万进驻昆山打拼的异乡人一样,一起陪伴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逐步成长,乃至辉煌。虽然成长和蜕变的过程中饱含着奋斗的辛酸与不易,但却能以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的斗志终究将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25年前走在昆山街头的懵懂少女,如今两鬓已然平添银发……25年的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生命中出现的那些人、那些事,无时无刻不在牵动、激励着依然身处平凡岗位的我,为这片土地的经济发展尽心尽责地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心力,因为我深蕴蚂蚁雄兵的道理,既来之则安之,只有每个人无论你供职于什么样的岗位,都能像主人一样用心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出色,所谓假九成真,就是你心里一直暗示自己我是这里的主人,自然而然你就不会介意你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最终你将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这里也自然就成为了你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点滴的发展和成就里都融汇着你的功劳,此情愫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生你养你的那片热土;因为你在这片土地上流过汗、流过泪,打拼过、奋斗过,憧憬过、希望过,感受过、见证过……所以热爱这个城市的每寸热土也就很好理解和诠释了。
在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如火如荼的岁月里,平凡的我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这座城市一隅的台企——捷安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发心用心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工作。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从直接装配工到间接品管、再到如今的计量管理员;事无巨细认真、细致、脚踏实地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其中提升了自我工作能力,也给领导分担了工作重点。曾经恒持地学过日语、长期的担任公司内部的品管圈圈长和辅导员;在公司内刊及一些外刊上发表着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也参加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征文比赛,获奖是次要的,关键重在参与!在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这20几年里,我倾其所有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和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城市,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坎坷和挫折,也正是这座城市里无数具有最美心灵的热心人士一路关怀陪伴、一路扶持共行,才成就了我此生不留后悔和遗憾的走来,赢得今天的大家安康、小家幸福的和谐景象。带着这份感恩和感动的心情,最终注定我对善知识的钟情与取向,从力所能及的零星帮助别人、到跟着昆山义工联团队去付出、再到如今正式成为慈济慈善基金会的志工,不计时间、不计回报,自己付出财力、心力、精力、毅力,分秒不空过的在这座城市每个需要我们的角落,倡导和力行着环保和慈善,净化着环境和人心,把温暖和爱一如当初很多帮助我们的人一样无私地传递和回馈给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让魅力昆山的天空湛蓝、花红草绿、环境美而人心更美添砖加瓦。
回首风雨兼程的过往,感受着如今“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新风貌,感叹自己有幸也属于改革开放后,建设昆山经济发展中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新老昆山人的一分子,何等荣幸与自豪!我想:未来、乃至余生我依然热爱这片土地;依然会会同有志者勇于创新、披荆斩棘,用双手和智慧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充分展示昆山人的优秀品质;发扬和传承昆山人的优良传统,力争把昆山建设成人人向往、人人赞誉、具有活力、永创一流、永争第一的魅力城市,我一直在行动!只为我爱昆山——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