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昆山人的早点,虽然以前也仿效上海的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瓷糕、豆浆,但更多的昆山人喜欢的是面条,尤其“奥灶面”以华夏第一面享誉全国,更是昆山人引以为傲的。
讲到面,好多昆山人都有这样的感概:“不在昆山,才感觉昆山面条的美味”,所以一般来说昆山人在外地有时也定能品尝到各种美味,然而面条却始终感觉任何地方都不如昆山的好吃,即便现在好多新昆山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都有,却也有好多成为昆山面条的“粉丝”。
昆山面中,名声最大的自然是“奥灶面”,每逢周未,半山桥头的奥灶面馆挤满了游客,吃“奥灶面”已成为昆山一日游的一个项目,然而好多老昆山人却不到奥灶馆的,我曾经与一位“老面客”聊起,他说:“奥灶馆已经失去了传统风味,人民路鹿城饭店的面就比奥灶馆好吃,但可能柴王弄中的糊涂面馆比鹿城好吃”,我问他道理,他回答:“因为鹿城饭店的师傅出自于奥灶馆,而糊涂楼的师傅出自于鹿城饭店”,颇有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叹,使我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来,却也颇有些道理。
其实昆山的面我认为现在已山头林立,若说保持传统风味的当属中山路的的“天香馆”,刘锡安大师经多年研制“白汤滷鸭面“、”红汤爆鱼面“可以说已恢复当年奥灶馆鼎盛时的风味,汤不咸而面不淡,诸君去品尝后定不会失望。至于糊涂楼、鹿城馆店的红汤面也能一尝,似乎在传统中又多了一些都市风味,各人品味不同,有人认为好于天香馆,中山路另有秀峰面馆、王府私房面馆、同丰路同丰面馆、青阳路姚记面馆,虽都走的传统路子,也别有风味,颇有名气,还有集街周市燠鸭面馆,柏芦路东成面馆,一个以燠鸭为特色,一个以大肠面为先锋,异军突起也占领有一些阵地,象集街燠鸭面味重香浓,窃以为夜班后早归,或一夜麻将后,嘴里淡出“鸟来”,到集街叫上一碗鸭腿鸭肫肝面,顿时满口生津,倦意顿消,很有妙处。而东成大肠面可谓异曲同工,口中嫌淡可去一尝,那种咸香之味,沁入口内,你定然大呼过瘾。
以前昆山人吃面,老板总要笑问“面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若你带个小孩前去,“浇头”固然要多一份,而面只要一碗,很是温馨。而现今有些面馆,搞了什么大份小份,贪图蝇头小利,实是老板人品问题,目光短浅,实不懂经营之道,要知虽问一句“要多要少”?却使顾客心中舒坦之至,而且有人量大有人量小,总体上面馆老板没受大的损失,经商之道,其实也是做人之道,别人我管不了,可我自己一旦到那个面馆老板在报什么“一大一小”两碗面时,嘴上虽没说啥,可从此心中却有个想法,尽量不上他家吃了。
讲面条现今因新昆山人众多,好多外地品牌纷纷打入,而许多外省本以面条为主食,所以对于面条制作,也颇用心,可以说是拙中藏巧。像珠江路傻子面馆,同丰路姐妹面馆等等,滋味不错,且已不同于单纯面馆,也有炒菜之类,特别同丰路姐妹面馆,面条品种较多,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西街西寺弄内有一洪记面馆,经营浙江东阳面,手工斡成,风味独特,也值得一尝。
美食之林,犹如大千世界,变化无穷,美味无数,昆山之面能独树一帜,而且秉承传统,其中传说雅事不少,奥妙之灶,秀才烧火等等,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分享,趣味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