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3-08-31
, 来自:江苏省0==
十四五期间,昆山市中医医院致力打造高精尖人才聚集平台——“博士天团”,以“头雁”引领科室发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在专业领域绽放异彩!今天的主人公,是来自神经内科的主任——何小刚。
1999.09-2004.07
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
2004.09-2007.07
南京中医药大学 硕士
2015.09-2018.09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
2012.02-2012.12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2014.09-2015.0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进修
2019.10-2020.03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介入进修
初见何小刚主任,“笑口常开、大度能容”和蔼可亲的形象从此烙印在脑海,“好的好的”是他日常的口头禅,他在沟通中的与人和善、游刃有余可见一斑。和大多数博士医生一样,每一位“大医”的成长,都是自我挑战、自我革新的过程,求学的路孤独而坚定,有的人走的艰辛、有的人觉得顺利,但都无一例外——感受到困惑与瓶颈,随即果断迈出新的一步!
年幼时,母亲足踝部生有一疔疮,溃至见骨,求治西医,历经输注抗生素、手术清创等方法,历时一月有余,然疗效甚微,恰邻村一老中医知晓,采一田边草药,嘱捣汁外敷,半月即愈,未花分文。中草药的神奇疗效,自幼便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种子。24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尽管一直憧憬着“好男儿当志在四方,要跑的远、跳的高”,但父母的一句“父母在,不远游”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他毅然写下了省内中医摇篮“南京中医药大学”,就此在中医路上跋山涉水。
何小刚大学成绩优异,四大经典耳熟能详,在实习临证时确常觉“书到用时方恨少”,遂继续攻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为快速入门神经科专业领域,第一年被导师安排至南京脑科医院实习,一个纯西医治疗的专科医院。在那里,西医院的各类神经科先进诊疗技术手段,让何小刚被深深吸引并乐在其中。回校后,有幸侍诊于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左右,跟其门诊抄方学习,常遇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找周老就诊,就数次和同学讨论此病西医治法,他回忆说那时候学了点西医技术不免沾沾自喜,总觉得对此病了解甚多,西医方法可行!直到又一次周老点拨:尔等学习中医,当专心致志,切不可罔顾左右而言它。也就是这番话,让何小刚猛然警醒,意识并牢记住了中医的根。16年的临床工作,尽管有时不再是“罔顾左右”而是“不得不顾”,但其中医之根从未动摇,始终坚持努力探索钻研中医,2015年,不满足于现有的中医服务能力,何小刚选择回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几乎每一次的外出进修学习,何小刚总能在自己的医学技能上添上一笔,有目标、有行动、也有收获。2012年,北京东直门医院脑病科进修,学习王永炎院士团队“通腑论”,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有了新的见解;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对神经系统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等有了更深的认识;2019年,苏大附二院神经介入专科进修学习,掌握了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技能,回院后即大力开展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逐年提升。今年4月,一例大血管栓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到院至穿刺成功耗时84分钟,至血管再通耗时124分钟,仅仅两周患者即被从意识模糊、肢体瘫痪的鬼门关拉了回来,出院时意识清楚、行走如常。这正是何小刚所带领的神经内科团队的一次次历练,才赢得了患者一次次新的生机。
2008年6月,昆山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独立建科,何小刚的医师执业生涯也才刚起步,十余年来,他与科室共同成长。如今,作为管理者,他又踏出了人生新的一步。在回答中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医院的国考指标与西医发展如何平衡时,他总结道:作为中医人,我们需要守牢中医的根和魂、紧跟现代医学技术的步伐,中西医持续协同发展。我们中医人,尤其是中医博士们,一定要坚持做守正创新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加油吧,昆中医人!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