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肾之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宣降失降,病及于下。本例患者,花甲女性,辨病为哮证,辨证属肺肾两虚,风邪恋肺,但主要以虚为主,在夏令三伏天予补益肺脾方联合穴位敷贴温经散寒,以培补二脏,取得较好的疗效,后继予膏方调补巩固。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疾病非高发季节或者非发作期,通过中药敷贴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进行治疗,也即未雨绸缪。对于治疗顽固性的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敷贴疗法源于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及“冬病夏治”的理论,乃针灸与中药相结合之法,可应用于缓解期哮喘的治疗。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是采用穴位给药,并通过皮肤渗透沿经络的循行路线直达病所,能起到针、药并用的作用。而背俞穴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之要穴,如《素问·咳论》云:“治脏者,治其俞”,根据经络与脏腑相络属之理论,穴位敷贴药物可使药物的药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临床上常选择背俞穴进行穴位敷贴。
此证患者久病,肺肾两虚,脾虚湿藏,风痰恋肺。待冬日再与膏方调理,予以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元气,补肺纳肾,兼化痰祛风,整体调理。景岳云:气虚之喘,十居七八,但察其外无风邪,内无实热而喘者,即皆虚喘之证。若脾肺气虚者,不过在中上二焦,化源未亏,其病犹浅。若肝肾气虚,则病出下焦而本末俱病,其病则深,此当速救其根以接助真气,庶可回生也。王师常云:老弱人久病气虚发喘者,但当以养肺为主,凡阳虚者宜温养之,如人参、黄芪、白术之属;阴虚者宜滋养之,如人参、熟地、麦冬、阿胶之属。此病已肺脾肾同虚,需大补元气,补肺纳肾,调养脾胃,水升火降,而喘自定矣。哮证素因痰多而起,必当以化痰为先;痰由脾虚而生的,尤当健脾以化痰;因火不生土而致脾虚生痰的,更应温肾以健脾。治痰之法,或驱,或导,或涤,或化,或涌,或理脾,或降火,或行气,前人之法,不为不详。至于窠囊之痰,如蜂子之穴于房中,如莲子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所以临证之时,必静以驭气,使三阴之火不升,又必严于驭脾,使太阴之权有独伸,培养肺气,肺金之气一清,则周身之气从之下降,杜绝其源。待痰化气升,再补肾气以固元。
此案例从冬病夏治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相结合,至冬令再膏方调理,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也是中医传承的上工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