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由镇向城,“蝶变”新生。
作为“昆山西大门”,巴城镇正全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板新图景。
这里,产业高端,动能澎湃。今年,晟成光电、成隆行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项目、斯莱德半导体设备项目、美居客电商直播基地等项目成功签约,“3+2”产业集群体系逐步成势。聚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苏州、昆山市级48家;挂牌上市企业1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8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6家。
这里,农业兴旺,风光旖旎。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巴城大闸蟹”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10个续建特色康居村通过验收。巴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案例再次入选苏州市“十佳”镇级典型案例。
这里,治理有序,民生幸福。创新成立全市首家集宿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梧桐社区,迈出集宿区社区化管理重要一步。正仪历史文化街区、祖冲之路沿线环境提升等项目稳步实施,临湖路桥下空间等5处“小游园”实现华丽变身,百姓生活质量“节节高”。
打造“镇域样板”、彰显“新城”风采。以石牌工业区域为中心先导区,完善配套功能、业态要素、交通网络,推进产业园区综合提升规划,倾力建设创新活力片区;以祖冲之路沿线区域为中心先导区,推动城市更新、老街提质,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倾力建设现代新城片区;以正仪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先导区,丰富人文内涵、生态功能,积极引入金融“活水”、培育科创“沃土”,倾力建设文旅科创片区。巴城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过程中,勇挑重担,抢抓机遇,奋力擦亮“阳澄湖畔的明珠”美丽名片。
今年上半年,巴城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12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位列全市第一;1-9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35%;规上工业总产值769.3亿元,同比增长14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同比增长51.8%;进出口总额完成73.4亿美元,同比增长438.9%;实际使用外资4000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2023年全国千强镇排名中,巴城镇位居第26位,5年上升22位次,10年上升65位次。
宽敞整洁的大厅、极简流畅的几何线条……走进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研发大楼,工业设计之风扑面而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高端精密电镀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21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于2023年6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GDR,成为江苏省科创板第一家发行GDR的公司。公司生产的复合铜箔电镀膜设备是今年唯一获得2022年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金π奖的项目。
坚持向新而行,推动新兴产业增量崛起的同时,巴城还全力推动全镇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优化企业战略性布局。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47家,立足本地生态和产业特点,以立臻科技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并日益壮大。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今年6月,晟成光电钙钛矿及异质结核心技术装备项目签约,该项目的落地将充分发挥钙钛矿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相关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以打造钙钛矿光伏行业标杆为目标,助力绿色生态建设,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巴城镇紧扣“一主线四定位六样板”发展路径,持续紧盯目标任务,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积极拓展招商新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营造产业生态、推进链式发展,为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动能。
穿过村庄入口处绿草如茵的中心公园,漫步在平整开阔的乡间慢行步道,只见村边河道水质清澈,整齐划一的粉墙黛瓦水乡建筑掩映其中,村民们悠然自得,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巴城镇武神潭村党总支书记俞烽介绍,将武城遗址核心区域的武神潭及北潭自然村打造成“饱览水乡风貌、尽享田园民宿”的休闲观光区,以“文化”兴旅游,以“文脉”促乡风,延伸“阳澄蟹链”,充盈富民“蓄水池”。
幸福场景的背后是巴城镇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巴城镇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持续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做足“蟹文章”,拉长蟹经济。作为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镇立足大闸蟹主导产业,强化大闸蟹全产业链建设。自2010年起,巴城规划建设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持续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后,“一只蟹”特色品牌优势持续凸显:2020年阳澄湖大闸蟹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3年,“巴城大闸蟹”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巴城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在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巴城持续讲好“一只蟹”“一粒米”“一串葡萄”的特色富民故事。聚焦“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产业支撑等方式,做好休闲观光、农事体验、节庆活动等文章,全方位呈现巴城乡村休闲旅游精致之美。
作为昆曲发源地,昆曲传承,重在“出戏”“出人”。巴城镇已集聚名人工作室10个,“大美昆曲讲座”和“知名演员分享会”成为巴城的固定项目,大批昆曲大咖走进昆曲小镇传播昆曲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昆曲小镇品味、深化昆曲小镇内涵。
如今,漫步巴城老街昆曲主题街区,在重新修缮的明清建筑里走一走,发现昆曲如此“百搭”,从昆曲长廊到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再到“水磨韵”昆曲主题餐厅等,昆曲就这样被记在心头、唱在嘴里、穿在身上、揣在兜里,走向四方。巴城通过“塑形+铸魂”,对文化血脉进行活态传承的基础上,将“厚植江南文化底蕴”融入昆曲小镇建设全过程,开设东宝笛馆、木雕馆、倪小舟竹刻艺术馆、昆北民歌馆等场所,着力打造“江南文化”新集群。
10月11日,坐落于巴城镇正仪老街的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成为国内首个集齐348个剧种资料的戏曲主题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城市打卡新热点。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巴城镇建成了小桃源湿地文化馆、西浜昆曲学社等多个文化载体,让“昆曲文化”听得见、看得着。
未来,巴城将充分发掘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历史文脉,全力做好提炼文化主题、再现历史场景、挖掘人物故事、升华文化传承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昆曲小镇在“传承”“保护”“弘扬”之间的融会贯通,持续擦亮昆曲文化“金名片”。
来源: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