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和落实“五个中心”建设重大使命,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确立了“新城发力”战略,要求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近沪地区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新城发力,交通先行。《关于“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综合交通赋能,锚固新城作为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其中首要任务是打造“一城一枢纽”,汇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线、市区线等轨道系统,锚固对外交通枢纽节点功能。同时优化枢纽布局,提升枢纽能级,通过枢纽整合新城内外交通系统,围绕枢纽开展综合开发,充分践行TOD理念,推动站城融合和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安亭枢纽是嘉定新城“一城一枢纽”,是沪宁发展轴重要节点、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安亭—花桥—白鹤跨界城镇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点。优化上海西北门户地区轨交网络,加快推进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至安亭枢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建设嘉定新城成为独立性节点城市的必然要求,具有紧迫性。在市十四届、十五届多份人大代表提案共同推动下,14号线西延伸工程获得了市人大和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21年以来,市交通委、规划资源局及嘉定区相关部门开展了14号线西延伸工程多项研究,基本明确西延伸工程起于轨交14号线既有封浜站、至嘉定新城安亭枢纽,主要沿曹安公路沪宁走廊展开,串联大众汽车、同济大学及环同济产业园、黄渡大居等重要经济民生节点,全长约18.0公里。
(一)轨交14号线西延伸是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轨交14号线位于长三角城镇集聚度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的沪宁交通走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沪宁沿线客流急剧增长,数据显示上海至苏州每周联系约400万人次左右,是上海与近沪地区之间联系最频繁、客流最密集的交通走廊。但沪宁走廊上海段轨道交通网络“网外覆盖不足、网内能力不足、走廊服务不强”等问题愈发凸显,主要表现在:沪宁铁路由于列车排班、交通衔接等现状,线路与车站的客货运能力不足;轨交11号线客流增速快,11号线“板凳族”现象频繁出现,枫桥路-曹杨路区段是全市轨道网络最大客流断面,已出现运力瓶颈,且11号线主线走向与沪宁发展轴、沪宁客流主流向存在错位,进入中心城行程时间较长;轨交13号线和14号线仅覆盖沪宁走廊上海市域的起始段(“沪宁发展轴”嘉定区内长度约23km,14号线仅覆盖东段的8km,13号线仅覆盖约4km),对沪宁客流走廊服务明显不足。
加快实施14号线西延伸工程,实现沪宁走廊轨道交通全段覆盖,不仅可完善沪宁走廊轨道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增加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嘉昆太城镇圈的入沪通道,极大缓解11号线运行压力,并且提供嘉昆太、安亭-花桥-白鹤跨界城镇圈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快速便捷、大容量的出行服务联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市域空间新格局战略要求。
(二)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是加快形成沪宁走廊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加快实施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提升沿线空间节点、产业园区与交通枢纽之间的交通便捷*和**品质,促进汽车“新四化”、自主智能、高端制造等产业资源集聚、人才集聚和信息流通,是加快形成沪宁城镇走廊新质生成力、培育“千亿级产业”的重要抓手。
(三)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是促进产城融合、落实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
2023年10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考察新城规划建设工作时指出:“要深化新城与中心城区的结对联动,加强资源对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提升交通出行的通达率和便捷性,推动新城与中心城区快速连接”。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起于嘉定新城枢纽——安亭枢纽,沿安亭—江桥—中心城轴线覆盖多个市级产业园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在校师生已超3万人)、黄渡大型居住区(市第二批保障性住房建设基地之一、重大实事工程,规划居住人口8万人),线路沿线600米范围服务人口约30-35万人,工作岗位约10-15万个,可开发土地366公顷。
加快实施轨交14号线西延伸工程,直接服务沿线新城枢纽、安花白城镇圈核心商业区、高校院校、制造业基地、黄渡大型居住社区等空间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出行、商务联系和生活出行,是推动产城融合、区校融合,落实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
1、将14号线西延伸工程列为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的优先实施项目。
在各方共同支持下,14号线西延伸工程已纳入正在编制的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鉴于项目重要性和实施迫切性,建议尽快上报建设规划,将14 号线西延伸工程列为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的优先实施项目。
2、建议同步启动14号线西延伸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前期工作,为工程在“十五五”期间尽早开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建设规划上报的同时,尽早启动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做好项目在“十五五”开局之年开工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