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当人们还在酣睡之时
市中医医院卒中团队
就被一阵急迫的电话铃声唤醒
电话来自市六院神经内科团队
一位60岁在昆山工作的外地患者
因突发“意识欠清、左侧肢体偏瘫
言语不清两小时”就诊
经过专业评估
明确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在市六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经溶栓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随后又出现病情加重,考虑为大血管病变,需立即转上级医院市中医医院继续血管内治疗。
接到通知后,市中医医院神经介入及导管室团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相关人员在120急救车将患者送达医院前均已就位。
患者到院后经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评估,考虑大血管病变,同时患者又是孤身一人在昆山工作,无家属、无陪同人员。
于是,市中医医院卒中团队兵分三路:一路立即汇报医务处,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检查治疗及手术;一路立即电话联系外地家属,沟通病情,征得手术知情同意;一路立即陪同患者启动大血管评估,行急诊头颅CTA及CTP检查。
检查明确为大血管病变,有急诊血管内治疗指征,由行政总值班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立即启动血管内治疗。
从患者到院到穿刺成功仅耗时50分钟,到血管开通耗时100分钟,术后,患者肢体瘫痪及言语不利明显好转。
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患者肢体活动及言语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市六院神经内科团队的快速识别及溶栓治疗,以及转桥接过程中的院前通知和快速畅通的绿色通道,为到院后进一步手术治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脑卒中在我国居民全因死亡率中排在首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市中医医院积极响应《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及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要求,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率。
结合我市现状,市中医医院跟多家单位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推进卒中专病联盟建设,尤其是与市六院开创了“府院合作”新模式,实行科室对接共建,使得医共体建设的紧密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推动了卒中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
经过半年多的共建,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作为共建科室与昆山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全面对接联动,确保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模式,使得脑卒中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治疗。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的预后,为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给脑卒中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
“卒中识别早一秒,救治大脑效果好”
请大家牢记卒中识别口诀
一旦有卒中症状
快速到达具有溶(取)栓能力的医院救治
至关重要!
科室于2008年6月独立建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科室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中医特色鲜明、西医技术雄厚、中西医协同发展的特色专科,能够系统诊治神经系统各种常见疾病和疑难危重杂症。
科室现有专业医护人员30余人,其中医生16名,护士15名,高级职称8名,其中有硕博8名。人员组成中以中青年骨干医师为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教研能力。
科室年门诊量近50000人次,年出院病人1500余人次,脑血管介入手术近400人次。科室始终秉持“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理念,强调守正创新,坚持一专多能,以脑血管病为重点病种,其他专病协同发展,同频共振,良性循环。科室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动脉取栓以及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为核心技术,广泛开展脑血管造影、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脑电图、肌电图、视频眼震图、睡眠脑电监测、认知功能测评等诊断技术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前庭功能康复、肌张力障碍***注射等治疗技术。
人才为本、技术为先,人才盛、技术强则科室兴。科室人才梯队合理,科研人才储备充分,和上海华山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够时刻紧跟临床诊治技术及科研发展的最新前沿,以精湛的技术服务服务百姓。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