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梦开始的地方还是一片农田,彼时国家级开发区的规划里没有它的身影,首批沿海开发区名单里也没有它,由县城自费创办的昆山开发区却一路高歌猛进,闯出轰动全国的“昆山之路”。
“昆山曾是苏州的‘小六子’,垫底。1985年,昆山开发区建设起步,我们是昆山开发区第一家外资企业,也一直是业内头部企业。”一家手套生产企业的总经理涂正东表示,“建厂时道路尚未修缮,周边都是农田,我们人工将设备搬进去,最重的设备8、9吨。”涂正东的回忆里既有起步的艰难,也有初次接触外资企业的陌生。“我们是苏州市第一家外资企业。”由于没有经验可循,为了项目审批,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南京100多次。
如果说从0到1过程的艰难还有所预料,那从1家企业到2家到10家,到1000家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1992年,昆山开发区获批国字号,成为昆山经济发展展示的重要窗口。现在,昆山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前四。
与新厂区前后而起的还有一栋栋多层居民社区,成了产城融合的“规划雏形”。智能化、数字化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广泛应用,让昆山开发区的产城融合、社区管理也浸润着几分产业特色。
“三四十年前建造多层居民楼是件了不起的事,昆山开发区首批商用居民楼就在我们社区。近八成的村民因为昆山开发区建设,放下锄头,穿上工装,不少人也从平房住上了楼房。”西河社区书记胡军介绍,如今,居民们住在外立面粉刷一新、里外都干净敞亮的小区,还能拿到村集体资产的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