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多方参与机制、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传承优秀建筑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发布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共5大类57条具体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在活化利用传统建筑方面,昆山市“祝家甸村将废弃砖厂改造成砖窑博物馆”入选清单。
ZHU JIA DIAN ZHUAN YAO WEN HUA GUAN
位于中国传统村落朱浜村祝家甸自然村,周边水网交错,北依明镜荡、东靠长白荡,风光秀丽。朱浜村有悠久的烧窑历史,最早始于明朝初期,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清朝时达到鼎盛,村中曾大量生产皇家用砖。
朱浜村有一座废弃的砖瓦厂,原名淀西砖瓦二厂,建于1981年,是一座保留着现代“洋窑”(德国霍夫曼窑)原型的24门轮窑,2012年停产。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崔愷担纲设计,以“微介入”的改造方式,在保留原有的砖厂建筑风貌与结构的基础上,将其改造为古砖博物馆,包括展厅、手工坊、咖啡吧等功能。
室内空间则采取模块化设计,所有地板单元、家具单元、设备单元、镂空单元均可移动和替换,为小建筑的空间组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017年3月28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当代田园乡村建设”研讨会在祝家甸砖窑文化馆举办。会议倡议推进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行动,营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田园乡村。该村也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策源地。
昆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乡村地区散落着不少传统建筑,有些虽然不是历史建筑,但仍是重要的建筑资源。近年来,昆山积极引进设计大师、先锋设计师对乡村闲置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和活化利用,打造出了一个个既有传统韵味又洋溢现代气息的作品。
位于绰墩山村北的西浜村,地处昆曲发源地中,却早已无昆曲之音。设计从研究昆曲发展脉络入手,避免大规模重建的行列式做法或涂脂抹粉式的乡村改造,以微介入的有机更新策略,选取村口四座已坍塌农宅,通过原址重建和改建,将缺失的乡村肌理重新织补完整,设计成昆曲学社,让村落再有昆曲流传,通过文化引导乡村振兴。
粉墙与竹墙组合形成梅兰竹菊四院,又结合水系设计了戏台,两层游廊的穿插,共同组成一个空间丰富、光影交错的昆曲研习之场所。
该建筑由吴家桥村内一座老供销社改造而成,这片区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买卖生活用品的市集,留存有吴家桥村民几代人的历史记忆。
老供销社改造维持了建筑原本的尺度状态,尊重场地现状,修补和延续历史肌理,保留历史记忆,村民可以在这里饮茶、交流,呼应了建筑原本作为供销社所具备的对外属性。
雄大设计营是2022年在昆山举办的“元点设计论坛暨大师联创工作营”的延续,由曾深度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40多位设计界专家学者,利用袁家甸自然村4000平方米的废弃电瓷厂进行改造而成。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集“艺术教育苗圃、设计创意摇篮、设计交流平台、设计艺术名片”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昆山艺术策源地,在昆山南部水乡,精心设计打造世界级江南水乡湖链,呈现“最江南”的风景。
星野小筑科普馆以英雄航天员费俊龙的成长事迹为主要展示线索,结合航天知识科普,设置“青云志”“追梦路”“在云端”“秉初心”“再飞天”和“家国情”等六大主题板块。
同时,融合声、光、电等多种元素,以充满科技感和艺术气息的形式展陈,并设置了与“神舟六号”“神舟十五号”的互动装置,提供富有教育意义和科普价值的沉浸式体验。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契机,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村落的“烟火气”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