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3510阅读
  • 0回复

[昆山要闻]四十回响丨刘庆军:我的“昆山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曲漾
发帖
2723
昆币
47914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01-03 , 来自:江苏省0==

四 十 回 响

2025年1月9日,我们即将迎来建院40周年,在平凡岗位的你们,或许默默无闻,却让昆中医屹立杏林;有的人走进历史,却让昆中医拥抱了未来!这是一代代昆中医人用青春铸就的辉煌!

在4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将员工的感言化作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文章,记录与医院共同成长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十回响

我的“昆山之路”

刘庆军

昆山市中医医院原心血管科主任


1




2022年8月的一天,75岁的许先生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冠脉造影冠脉三支病变。面对这个如此复杂的病例,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持续突破,大胆采用复合型手术方案,完成了江苏省首例冠脉旋磨联合冲击波球囊钙化碎裂术。

图片

手术结束后,团队成员还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我一个人坐在导管室,思绪不禁回到2006年。那一年我踏上了昆山的土地,加入了昆山市中医医院。回望这十九年的创业历程,从昆山市首例急性心梗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的成功实施,到首次安装心脏起搏器,再到心脏射频消融术的迅速推广,以及胸痛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心内科心超室、远程心电中心的建设,我的“昆山之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十九年前,中医院的内一科(心内科的前身)还是一个综合内科,面临着诸多困境:介入手术尚未开展,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社会信誉度亟待提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我来到了这个亟须变革的地方,面对着一片空白,我不得不从零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初到科室,我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原本以为可以带领一支现成的团队,却没想到需要从组建队伍做起。办公室内的随意景象——桌面上的饭菜、医生随意的会诊电话以及女护士拒绝为男患者导尿的行为,都让我深感棘手。最令我不解的是,全科医生竟然没有一人会做股静脉穿刺!观念陈旧、几乎没有学术氛围,重要的是缺乏一种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虽预料到会有困难,但没想到会如此艰巨。

首先要做的是给全院和全科同志树立信心。时机总是要来的,记得那是2006年11月的那一天,急诊抢救室收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往,这类患者要么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要么转往苏州、上海进行介入手术。我赶到现场时,患者病情危急,转院或保守治疗都不是最佳选择。于是,我毅然决定在本院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我开始着手安排手术事宜。当时,周围充满了反对和质疑的声音,没有人相信在我们这样级别的医院能够完成一台急诊介入手术。我带领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进入导管室,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取得了成功,患者很快转危为安。那一刻的不可置信、雀跃和激动,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中医院心内科的第一例急诊手术,也是昆山市心血管发展历史上的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急诊手术,它开辟了昆山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手术的新篇章,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患者出院时,家属送来了诚挚的感谢信。这封信至今仍珍藏在我的办公室。当时,它成了点燃科室斗志的火种,是建立科室信誉的基石,也是我吹响的第一声奋进的号角!

图片



建立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脏介入团队


随着冠脉手术的开展,组建一支专业的心脏介入小组队伍变得迫在眉睫。如何挑选医生和导管室护士,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一系列新的挑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

多年以后,有一家媒体这样描述我们心内科:“现在的昆山市中医医院有着这样一支以党员为先锋的心血管团队,他们勇毅担当,大胆创新,紧扣国家深化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新政,积极落实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着力以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深化推进胸痛中心建设向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转变。创新了心血管急救的“县域模式”,形成了胸痛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标准中心“六驾马车”,专科中心化的良好格局。”

图片

可是,回顾这支队伍的建立,过程的艰难、历程的心酸无人知晓。当时,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没有设备,对我来说,前面是荒漠,往后是悬崖,除了自己开垦别无选择,我必须让荒漠开出鲜花!王丽英护士是导管室的第一个成员,我已经不记得那天天气如何、是早上还是下午,只记得当时在抢救一个危重病人,几个护士都打不上留置针,她接过手来一针见血,整个抢救过程有条不紊、沉着冷静,当时我就决定就是她了。由于对心脏介入手术缺乏了解,再则介入手术要在X射线下工作,当时,没有哪个护士愿意参加手术工作,苦口婆心做了多次工作后,她总算答应下来。于是她在导管室一干就是十余年,直至退休!当时科里能有条件上台跟我做手术的医生只有刘峰主任、茹铁周和钱剑峰医生,以后就到了潘文。说起潘文主任,当时还有一段小插曲,他读研究生期间并没有培训手术技能,连穿刺都不行,但是当我问他能否和我一起上台手术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行!”。他的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头让我认定了他。就这样一个一个,徐海祥、董海琪、钱蓉……这个团队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熟。初始的团队成员,都没有受到系统的手术训练,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这就要求我必须严格培训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我们不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我们是跨越式进程,边干边学,改造是艰难和有代价的,但我们把这件事儿做成了。到今天这支队伍已经是昆山最优秀的心血管介入团队,在昆山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图片

近年来,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团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针对全人群的急、慢病的预防、救治、康复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成功打造集多学科协同救治、跨学科全程管理等多位一体的胸痛救治“县域样板”-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此过程中,涌现诸多感人事迹和典型案例,数次被央媒报道,这些故事见证了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医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成立胸痛中心


胸痛患者经过挂号、排队、会诊、再到确诊,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病人的生命等不起!必须打开一条胸痛病人的绿色生命通道!”面对低效、混乱、不规范的心血管救治现状,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胸痛中心”是解决昆山市民心脏病威胁迫在眉睫的问题。胸痛中心的建设通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首先,在医疗资源的整合方面,需要协调不同科室如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等之间的合作。由于各科室可能存在着工作流程和习惯的差异,要实现高效协同并非易事。

其次,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与投入也是一大难题。购置先进的诊断设备如心电图机、心肌标志物检测仪等需要大量资金,而且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也需要持续投入。

再者,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至关重要。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对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但培训资源的获取和人员的时间安排往往存在困难。

此外,胸痛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这包括制定严格的诊疗标准和流程,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不断进行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能会遇到障碍,影响质量控制的效果。

最后,与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与沟通也存在挑战。要实现胸痛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快速转诊,需要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但这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和投入。

总之,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需要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2015年9月,在时任中医院院长冯全林同志的坚定支持下,我们会同兄弟科室共同发起成立“胸痛中心”。胸痛患者经过分诊后无需挂号付费,直接进入急诊室进行心电图检查,对ST段异常等高危患者进行心梗三联快速检测。20min内即可确诊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并送入急诊DSA导管室进行手术救治。

2016年7月,昆山市中医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严格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县级市中医院。

图片

“胸痛中心不能只是一个绿色通道,要把生命的通道织成一张网,要让全市人民都能享受到最好、最迅速的救治。光有一个胸痛中心是不够的,只有与基层医院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于是在胸痛中心的基础上,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团队与全市各区镇十余家医院组成了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微信群,将院前、内、外无缝衔接,形成了一个快速、高效的胸痛急救体系。在服务急诊病人的同时,我们还给其他需要介入手术的患者建立了“双向转诊模式”。

通常一个非急性梗死的患者在基层医院被确诊后如需转院继续接受治疗,需要办理出院、新入院手续,由于床位紧张,大多数情况下患者还需要等待床位。在等待的过程中患者除了不便以外,生命也遭受着巨大的威胁。

面对上述情况,通过“双向转诊模式”患者只需与昆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联系后预定手术时间并由基层医院医生护送,手术后观察一日便可返回原有医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直至出院。这样一来患者既节省了时间又得到了最好的医疗,医院也缓解了床位压力,还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

团队围绕胸痛中心来建立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了江苏省第一家胸痛救治单元,截至目前为止,昆山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胸痛救治单元,其中10家已经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的验收。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共同组成了昆山胸痛救治的网络结构,真正做到了“全域覆盖”。

同时,团队开展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向上与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紧密靠拢,依托昆山地理区位优势,加强沪昆医疗融合。联合上海各国家房颤中心的相关专家开设心律失常、房颤专病联合门诊,引进顶级的医疗资源,服务昆山百姓。向下与各乡镇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建立医共体合作。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基层首诊、健康管理、院前院内结合、院内MDT机制建设为主要环节,通过信息快速传递系统的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及与120急救体系的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各有关医疗机构协同合作;逐步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急性胸痛分级诊疗体系,推动落实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救治“三全”理念。



建立心电远程诊断示范中心


在心血管团队的不断努力下,昆山市中医医院已形成了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集预防、救治、康复为一体的全域覆盖、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我放慢脚步,如何在有限人力的条件下,对全域进行及时的心电图诊断,同时提高本地区的心电图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提升医院的诊疗效率;使得大面积开展心脏病筛查工作成为可能,为分级诊疗、区域协同、双向转诊提供有力支持和网络绿色通道呢?

我把这些想法一股脑的汇报了彭志坚书记和封以生院长,在得到他们的首肯后,2021年5月,昆山市中医医院率先在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框架内,建设全国首家心电远程诊断示范中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落实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和倍增计划的又一次强有力实践。

李先生42岁,多次感到心悸、心慌、心动过速。让他苦恼的是,此病“来无影去无踪”,等到他匆匆赶到医院,传统心电图已丝毫找不到踪迹,医生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来进行诊断。2021年7月初,李先生通过双向转诊来到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就诊,我为其佩戴了可自主测量的“远程静态心电图”。不久后,李先生症状再次发作,他毫不犹豫地按下按钮,远在数十公里外的胸痛中心值班医生立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最终在心电图的帮助下配合电生理检查,证实李先生为房室结双径路症。随后,在市中医院心内科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的李先生经过心脏康复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居家远程心电观察,心动过速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我常把心肌比作水稻,心血管比作水渠。“水渠堵了,水稻就要枯死,疏通晚了,水是通了,但水稻已经枯死了。咱们要做的不但要争分夺秒把水渠疏通,还要给受灾的水稻施肥养好。”

“我国心脏性猝死院外占比高达85%!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院前救治时间延迟,首次医疗接触延迟导致做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延迟。此外,研究显示我国ACS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为3.4%,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2.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8.4%。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我辈必须为之奋斗!”

在此成绩的基础上,团队将胸痛救治、康复管理、健康筛查三个转换落到实处,秉承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组织发动全院上千名医护人员,积极开展“胸痛”相关的健康科普宣传。深入基层定期开展“心梗日”“房颤日”“冬病夏治”等主题义诊、讲座,发放宣传折页数千册,并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兴主流媒体宣传覆盖30.6万人,全面提升全市人民心血管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随着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落地,心血管健康广谱健康筛查也终将变为可能。

图片

在心电远程信息的助力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植入支架后,通过心脏康复门诊指导,居家疗养、回归社会,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医生能第一时间获知并施救。通过佩戴的远程心电监护仪,患者可以正常起居生活,而心血管科的医生此时就肩负起了远程守护的职责,把健康留给了患者,把麻烦留给了自己,用行动践行了什么是“人民至上”。



一路逆袭 争创第一


这么多年我坚持始终在临床一线工作,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建设了一支24小时*365天、全天候急诊手术队伍,团队每年完成500例以上的急诊介入手术,年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3500台次,年收治2700人次的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领域创造了多个昆山第一:IABP治疗危重冠心病病人;右室流出道主动电极起搏;冠脉内超声诊断;冠脉内功能学检查;冠脉内旋磨治疗;逆向开通CTO病变;“绿色”电生理消融复杂心律失常(室速、室早);三维消融复杂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率先在国内县级市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在昆山建立起了急性胸痛患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挽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高危病人。急救成功的病例多次被昆山,苏州,安徽卫视和腾讯视频等媒体报道。积极帮扶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和区域内基层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受国家胸痛中心总部的邀请多次到郑州、合肥、福州和临沂等地胸痛中心建设培训班授课,传送建设经验。这些工作提升了昆山卫生系统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推进国内胸痛中心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受邀到国内几十余家大中型医院进行现场核查任务,不辞辛苦,出色完成任务。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表彰为“世界心脏日公益宣传突出贡献专家”和“胸痛中心建设年度杰出贡献人物”及“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卓越贡献奖”。临床成果优秀,多次获昆山医疗成果奖,参加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分中心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6年被授予“苏州市优秀***员”,2015年授予“人民好医生”称号。2018年首届医师节昆山‘最佳内科医师’提名。

图片

▲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图片

▲在全国胸痛中心大会作学术报告



写在今天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昆山市中医医院即将迎来它的40岁生日,我也即将踏进来昆的第20年,站在这座新大楼的办公室眺望昆山的日新月异,感慨万千!

昆山市中医医院,作为中国县域中医院的标杆,其发展历程无疑是昆山市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40年无数中医院人的汗水与智慧,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如我一般无数的中医院人,不仅是昆山市中医医院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我们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昆中医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如同一粒粒发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个昆中医人的心中,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我常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中医医院心血管团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还有一条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历任医院主要领导的无条件支持和同志们的无私帮助。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不断挑战自我,从而实现了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科到全国县域响当当的心血管科的华丽转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时*的*卷也在不断翻新。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昆中医的精神和品质都将永远闪耀。这里的我们,就是奇迹本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着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为中医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昆山市中医医院将继续保持其在区域内的领先地位,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同时,我也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故事。

图片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本帖评分记录
不再缄默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01-04
tsenlll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01-03
高维豪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01-03
3条评分昆币+3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