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因胃的一部分通过膈肌的裂孔进入胸腔,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损伤黏膜。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食管炎、食管溃疡甚至癌变。
食管裂孔疝是指原本位于腹腔内的脏器,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我们的食管从胸腔进入腹腔时,会经过一个叫食管裂孔的“通道”,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的大小刚好能容纳食管通过。但当某些因素导致食管裂孔扩大,或者周围的肌肉、韧带变得松弛时,胃、小肠等腹腔脏器就有可能“趁机”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形成食管裂孔疝。
老年人因膈肌松弛发病率较高,但肥胖、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妊娠)、先天膈肌发育异常的人群,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病。
年轻患者常因症状轻微而忽视,若长期存在反流症状,需警惕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饱食、睡眠抬高床头)和药物(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控制症状。
中重度患者,若出现严重反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级以上的反流性食管炎或巴雷特食管,或出现因反流引起的难治性肺炎、哮喘、反流性咽炎等,可考虑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手术,则需手术修补裂孔并加固膈肌。
提醒: 是否手术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切忌盲目“扛病”或过度治疗。
健康小贴士: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措施。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