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7843阅读
  • 0回复

[教育]昆山自闭症课程训练 昆山哪里有自闭症语言训练 昆山宝宝语言训练哪里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女离线瑷特生特教
级别: 论坛商家
发帖
1901
昆币
3855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8-01-23 , 来自:江苏省0==
    家长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往往找不着北,不知道该训练些什么。我们希望通过社交训练,能让孩子尽可能达到这些能力:
一初级阶段
1、对人感兴趣。
       首先当然是父母和家人,之后是其他小朋友和熟人,逐渐让孩子对人的兴趣要大于对物体和玩具的兴趣。开始可能是被动的,逐渐地期望孩子具有主动交往的兴趣。要珍视孩子主动发起的每一个交往信号,这个信号比金子还珍贵,也许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模糊的声音、一个对着你的微笑,家长应立即给予恰当的应答,让孩子明确感受到,他的眼神、表情、动作和语言对物体多数没有作用,但是对人却肯定是有用的。
2、享受依恋、陪伴时的安全、信任和快乐的感受,体验独处、离群时的无聊和危险。
       创造出反差强烈的对比环境,通过在父母照看下的稳定的养育行为和适度保护,帮助孩子建立依恋和信任,让孩子明确感受到,当和妈妈爸爸一起,在户外,有爸妈亲切的声音、有趣的动作、丰富的活动,尽管也会有一些小的意外发生,但没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有玩具玩,有零食吃,快乐总是与父母相随;而一个人玩的时候,在家里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快乐,很无聊;在外面玩,有坏小孩抢我的东西,有人走路很快,撞倒我,好像不安全。(注:这一条主要是指对那些没有危险感的自闭症儿童,而对部分其实与父母很依恋的、缺乏安全感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并不适合。)
3、体验自己和他人感受。
       首先是体验自己对诸如甜、苦、痛、冷、热的感受,进而表现出高兴、兴奋、生气、痛苦、愤怒等。在此基础上,在各种日常生活中,开始观察和体会他人的这些感受和心情。
4、学会共同注意、对视、参照、同步、协调。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情景都是学和体现这种能力的好机会,例如,爸爸和孩子在客厅玩耍,这时妈妈从外面回家了,爸爸应适时地用手指指向、甚至扶起孩子的头,朝向事情发生的方向,从而和孩子一起,或用语言表达(妈妈回来了!),或用身体姿势,引导孩子和你一起注视妈妈,共同注意到妈妈回家这样一个事情。然后孩子和爸爸两人对视,表现出真实而略带夸张的高兴表情,做出上前迎接妈妈的行为。孩子与妈妈拥抱之后,再看着爸爸笑了一下,这就是参照。其它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例如客厅里突然出现好玩的玩具车或小球(惊喜、出乎意料的场景),物品突然从桌上掉下或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意外、惊吓的情景),任何共同经历的有趣或意外的情景,都可以成为我们与孩子练共同注意、对视和参照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参照到的父母或他人的表情,孩子表现出相应的表情或行为,这就是会看人的表情变化;抓住各种社交线索,调整自己的行为,又形成了同步协调和配合等能力。
5、学会假装性游戏和想象性游戏。
       这是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伴随出现的社交本领,尤其是当孩子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也期望有社交活动,于是将布娃娃当成了孩子,自己当成了妈妈,孩子会对布娃娃说话,给布娃娃喂饭,玩着过家家的游戏;也可以将扫把当成飞机,把小凳子排列当成火车,把垃圾桶当成帽子,等等。
       在正常发育儿童,上述初级社交能力大约在两岁前就能够获得,但是在自闭症儿童,什么时候拥有这些能力是不一定的,与自闭症程度密切相关。轻到中度自闭症儿童在初诊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这个能力。我们认为,一旦自闭症儿童孩子经过训练,拥有上述能力,儿童也就拥有了初级社交能力,可以被认为已经走上了训练的正确轨道。
  社交训练 我们的孩子不愿与人目光交流,不愿跟小朋友玩,不会假扮游戏,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些都是社交能力障碍的表现。怎样来改善孩子的社交行为呢?
亨那引进美国RDI(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干预)的理念和课程大纲,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特殊儿童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训练的经验,专门针对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的学前儿童,推出此课程。

融合课   程目标: 融合教育能培建正确的人格,使每个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得社会的规律与法则,得与别人交往、得自立、自理的能力、健康的成长。 经过融合教育,有一定的社会互动能力和适当行为表现,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准备,在人际关系上也有了基础,进入学龄阶段,虽然开始了集体的学生活,但是他们依据已有的经验,应对学龄生活就相对从容很多。
课程对象:2-10岁儿童家长,社交沟通障碍、游戏障碍、学障碍等特殊人群课程内容:引导孩子如何找到并建立真正的互动关系。
课程特色: 通过融合课达到相互适应,让孩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接纳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特点适度要求。通过游戏与他人的互动来进行,给身心有障碍的孩子和一般同伴互动的机会。为孩子学龄融合的环境做准备,为适应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联系电话:0512-57352378    15306268207
QQ:2713524918  
微信号:15306268207
联系人:赵老师
地址:昆山市长江南路666号利得国际1402室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