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医学丨孙伯青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诊治经验:痹症
昆山市中医医院将依托娄江区域中医优质资源,着力打造“1228”工程,在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昆山分院内设置1个研究所(娄江医学研究所),研究所下设2个中医非遗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郑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闵氏伤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2个省名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室(江苏省名中医徐进康传承研究工作室、江苏省名中医戴安伟传承研究工作室);8个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栏目将依托“1228”工程,每周一期分享每个传承工作室的中医内涵精粹。以敢闯敢试的魄力,集聚创新创优的动能,“辨证施方”,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把准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脉搏,开创中医药振兴发展璀璨未来!


患者,女性,46岁。
初诊:2022年06月08日。
主诉:双肩关节疼痛6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2016年起双肩关节疼痛,逐渐累及周身关节,游走不定,尤以肩关节明显,长期使用西药治疗。目前整体手指关节僵硬、肿胀;指、腕、肘关节酸痛。局部畏风、畏寒,胃纳欠佳,大便基本成形,月经先期。舌淡胖有紫气,边有齿印,舌薄白,脉小弦。
既往史:“贫血”数年。
过敏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身高160cm,体重50kg。双指关节屈曲畸形,双腕、肘、肩关节无畸形,伸展稍受限,双膝关节及踝关节无肿胀,无疼痛,活动度尚可,双下肢无水肿。双膝腱反射存在,巴氏征及布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辅助检查:RF示:182KIU/L;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93g/L、血沉44mm/H;肝功能示:前白蛋白130mg/L。
中医诊断:痹症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痹证
祛风除湿,蠲痹通络,补益肝肾

2022年06月15日二诊。
双肩关节疼痛好转,但双指关节仍僵硬,关节肿胀,胃纳欠佳,大便成形,月经先期,舌淡有紫气,边有齿印,舌薄,脉细弦。原方加焦六神曲15g,继续服用14剂。
2022年06月29日三诊。
双指、腕、肘、肩关节疼痛明显好转,胃纳尚可,夜寐欠安,大便成形,舌有紫气,边有齿印,舌薄,脉细弦。
6月8日方加“首乌藤15g、生黄芪20g,去片姜黄,鸡血藤、青风藤分别减量至15g、10g”,继续服用7剂。
后原方酌情加减,继续调治,病情基本稳定,相关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结案语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RA患病率占世界总人口数的0.5%~1.0%121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晰,与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相关,而内分泌、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则是病人易感的基础,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中、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继则僵硬、变形,甚至丧失劳动力,终至残废。自然病程中,10年致残率可超过60%。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西医学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风湿药(DMARDs),如氨甲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
根据RA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但因其病情顽固,久延难愈,疼痛遍历周身多个关节,故有别于一般的痹证,医籍中有“顽痹”“鶴膝风”“历节风”等名称又因其可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故现在中医学上统称之为“尪痹”。病因为禀赋不足、外邪侵袭、劳倦过度、精神刺激等。
本案病因为患者素体较弱,气血不足,皮肉、筋骨失养,血脉空虚,易招致寒湿之邪侵袭,稽留而成痹,故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祛风湿、化痰瘀、益肝肾为基本治法。本方用羌活、独活为主药,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二者相和,能散周身风湿而疏利关节。槲寄生、鹿衔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青风藤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白术健脾化湿;片姜黄、川芎理气活血止痛;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威灵仙、伸筋草舒筋祛湿,威灵仙尤可止上肢痛。生黄芪、当归兼以补益肝肾气血,而黄芪生用则取其祛湿走表之功。

孙伯青,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 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精湛技术及高尚医德深得患者认可。
孙伯青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立足中医治未病理念,以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内科疑难性疾病、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为主要临床方向,通过中药汤剂、冬令膏方及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贴敷、放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提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及体质调理等的疗效。
工作室团队成员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2名,团队近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承担 或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市级课题8项,获得苏州市中西 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