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中医院郑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诊治经验:阴痒案
昆山市中医医院将依托娄江区域中医优质资源,着力打造“1228”工程,在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昆山分院内设置1个研究所(娄江医派研究所),研究所下设2个中医非遗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郑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闵氏伤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2个省名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室(江苏省名中医徐进康传承研究工作室、江苏省名中医戴安伟传承研究工作室);8个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栏目将依托“1228”工程,每周一期分享每个传承工作室的中医内涵精粹。以敢闯敢试的魄力,集聚创新创优的动能,“辨证施方”,奋力践行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把准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脉搏,开创中医药振兴发展璀璨未来!


郑天如诊治经验:阴痒案
患者,女,36岁。
主诉:外阴瘙痒反复发作十余年。
现病史:患者近十年来外阴瘙痒反复发作,曾至多家医院就诊,白带常规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奥硝唑、制霉素、保妇康等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阴瘙痒以夜间明显。
刻下:外阴瘙痒,夜间明显,带下不多,无异味,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平素月经规则,5-7/30天。
过敏史:否认药敏史等。
体格检查:舌红,苔根薄黄,脉沉细略数。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双侧大**皮肤皱缩,色素脱失。
辅助检查:白带综合分析:清洁度III度,**乳酸菌48%,BV-,AV-,未见霉菌、滴虫。
中医诊断:阴痒
证候诊断: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西医诊断:外阴营养不良
治法:滋阴疏肝,养血止痒

七日后复诊:患者诉用药后外阴瘙痒明显好转,夜寐可,要求继前配药。
体格检查: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既效,守方继进
原方原法14剂。
结案语
外阴营养不良又称外阴白色病损或外阴白斑,是指外阴局部皮肤神经血管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变性与色素改变的妇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外阴部位的奇痒为主,瘙痒时间长短不一,瘙痒剧烈程度不同,不分季节和昼夜,时伴有局部烧灼感、刺痛及皮肤黏膜破损,多数患者外阴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减退,色泽呈白色花斑样,病变范围大小不一,主要在大**、**间沟、**等处,常呈对称性分布,病变日久外阴皮肤弹性逐渐减退,皮肤黏膜增厚似皮革。
外阴营养不良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属于“阴痒”“阴燥”“阴疮”等范畴。相关记载见于《肘后备急方》及《诸病源候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阴营养不良属于妇科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理尚无明确完整的阐述,故临床治疗也缺乏统一性。
郑氏妇科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黄帝内经·素问》云:“女子…二七而 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六七三阳脉衰于上…发始白。七七任脉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出肾为先天之本,强调肾气在女子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肾开窍于二阴。”其次,《灵枢·经脉》 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环阴器…”《临证指南医案》有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的生理活动,如经、孕、产等最易耗伤阴血,如《黄帝内经》所云:“妇人之生,不足于血”,肝脏阴血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临床本病证型分为虚症和实证。虚证是指气血阴阳亏虚失调,阴部失去濡润或温养而致病;实证是指肝郁化火、湿热熏蒸等致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综上所述,本病病机虚实夹杂,总以正虚为致病之本,外邪或病理产物为致病之标。
治疗上强调五脏并调,尤重肝肾,治病求本,通调全身气血,不盲目见痒止痒;局部配合养血祛风止痒治疗,可收良效。
本案患者病程较长,皮肤色素减退、瘙痒难忍,夜间明显,反复发作,心理上有焦虑感,为肝肾阴虚,精血两亏,血虚生风化燥,又兼肝气瘀滞所致,故以一贯煎滋阴疏肝内调。患者肝郁气滞,局部皮肤血虚不能濡养,血虚则血行不畅,久则脉络瘀阻,阴器气血不和而致病。故配合局部坐浴熏洗,重用当归养血活血,配合清热祛风止痒之品,使患者肝郁得疏,阴平阳秘,局部气血调和,肌肤得以濡润则病自去。

昆山郑氏妇科自宋末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历29代,现今昆山市中医医院妇科(郑氏妇科)系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以中医药辨证为主治疗妇科多种常见疾病及疑难病,如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病等,并创制了一些用之有效的自制药物。2011年,郑氏妇科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2012年创建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吴门医派中世家医派的的杰出代表。代表性传承人有江苏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天如,苏州市第二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纪祖,苏州市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爱芳,昆山市第二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翊。
郑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工作室,负责人为周琴科主任,指导老师为29代学术继承人郑天如、吴纪祖,医院以师带徒形式为他们配备徒弟,举办学术经验讲坛,使中医青苗培养对象、西学中人员学习其学术思想。工作室主持开展多项科研课题,包括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2项、苏州市科研项目2项,及昆山市科研项目4项,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昆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