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浓浓中华情 共筑家国梦”苏港澳学生文艺展演在香港隆重举行。作为昆曲发源地江苏的文化使者,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剧团作为江苏代表携经典武戏《挡马》惊艳亮相,以新生代力量演绎六百年水磨雅韵,在香江之畔架起传统文化传承与跨区域教育协作的双向桥梁。
此次,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首次在香港举办文艺展演。展演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三地学生联袂呈现了戏曲、舞蹈、民乐、西乐、合唱、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江苏学生带来的昆曲表演典雅唯美、古韵悠长;香港学生带来的醒狮表演翻腾扑跃、尽显祥瑞;澳门学生的大合唱旋律深情、情感真挚,传递出同心共筑家国梦的深厚情感。
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梅花戏曲艺术剧团的《挡马》昆剧,讲述杨八姐女扮男装潜入辽邦、巧遇焦光普的智勇故事。杨八姐与焦光普的智勇传奇在石牌中心小学校小昆班的两位小演员的诠释中焕发新生。解苏倩以飒爽英姿塑造巾帼形象,张梓轩凭借诙谐灵动的武生功底赢得满堂喝彩。
剧团负责人透露,为精准呈现《挡马》的武**髓,两位学员曾日均训练超5小时,解苏倩为驾驭三米水袖磨破3套戏服,张梓轩更独创“拼音标注法”攻克新市民子女的咬字难题。这种“文戏武唱皆见真章”的专业态度,让香港观众直观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昆曲精神。
展演同期举行的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签约仪式上,石牌中心小学校与澳门新华学校正式缔结教育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昆曲课程开发、师资互访、研学基地共建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注入澎湃发展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石牌中心小学校作为中国剧协在全国设立的首家小梅花培训基地,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培养22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得主,40余人考入专业戏曲院校,走出多位专业院团青年翘楚,活跃在台前幕后,用25年的坚守和沉淀,培养学员千余名,逐步成长为昆曲文化艺术传承的摇篮。学校被授予“全国小梅花昆山培训基地”称号,成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的培育基地。
展演期间,剧团同步开展深度文化研学。小演员们走进香港非遗课堂体验舞狮技艺,与当地学生共同探讨传统艺术活化路径。这种“展演+研学”的创新模式,恰与剧团近年来的守正创新实践形成呼应——从创编《阳澄昆韵》昆曲广播体操在新疆落地推广,到运用AR技术打造沉浸式昆曲课堂,再到《昆曲Follow Me》校本课程覆盖苏州全域,石牌中心小学始终探索传统文化与时代语境的融合之道。
此次展演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苏港澳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三地63所姊妹校合作网络的完善,石牌中心小学校将继续发挥昆曲发源地优势,以“小梅花”为纽带,在深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时代新人的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张梓轩在香港之行感言中说:“把《挡马》带到香港我感到非常骄傲,我希望在昆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昆曲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将昆曲带到更多地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领红包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