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杨明义在苏州博物馆一位退休职工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张水乡的老照片,也正是这张照片开启了杨明义与周庄的不解之缘。那时候的杨明义并不知道这是何地,于是便将照片认真画了下来,四处打听,却无人知晓。之后在一次浙江写生时,杨明义偶然得知照片拍摄地是周庄,回到苏州的第一个休息日,他就马不停蹄地坐上了第一班船前往周庄。
▲当年的照片速写画
“那会儿早上5点多就开船了,快冬天了,船到每个小镇都要停的,到周庄就已经接近下午1点钟了。一路上景色非常好看,我激动得不得了。”杨明义回忆说,那时候的周庄,镇上人不多,建筑古朴又有特点,在恬静、安逸中透着浑然天成的美,“因为沉醉于周庄的美,我还错过了最后一艘回苏州的船,索性住了一晚,又画了很多画。”聊起初遇周庄的场景,杨明义历历在目。
▲杨明义在周庄写生
从那以后,他先后多次前往周庄写生创作,在这个能够寻得共鸣的小镇上尽情挥墨,创作了《水乡节日》《江南春雨》《周庄之晨》《小巷深处》《舟过石桥》等一系列佳作。
▲《江南春雨》
▲《周庄之晨》
“对于周庄,我有着深深的感恩,因为是她让我画出了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水乡。周庄的美对于江南文化,甚至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价值。”杨明义说,周庄改变了他对水乡的看法,也是他坚持一辈子画水乡的初心所在。
《水乡节日》在0.8平方米不到的画面里,刻画各种人物280余位,被称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水镇细雨》在中国美术馆于2022年春天举办的“能见大义”个展中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水乡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览,并获法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目前收藏于苏州博物馆……
▲《水乡节日》
▲《水乡瑞雪夜》
45年来,杨明义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周庄,以水墨将周庄动人心魄的美呈现给世人,他在全世界举办了40多个个展,每一次都不乏周庄的影子,这也使得这个江南小镇成为无数艺术家们偏爱的梦里水乡。
周庄是杨明义创作灵感的来源,杨明义也用自己的才华让周庄为更多的世人所知晓。
众所周知,对于画家而言,素材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也是法宝。但发现周庄之后,杨明义毫无保留地向周围的同行、友人分享这份美,经常把“一定要去周庄写生”挂在嘴边。他还多次写信邀约吴冠中、陈逸飞、华君武等多位同行朋友前来写生,而周庄的水乡景色也毫不意外地、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随着艺术家们描绘的周庄美景愈传愈远,周庄名声大振,闻名海内外,“东方威尼斯”“中国第一水乡”等美誉也应运而生。
▲1985年5月,杨明义陪同吴冠中(右二)和夫人在周庄写生
▲1984年,杨明义陪同华君武乘小火轮到周庄
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是一座水乡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魅力之城,是一座产业链群完备、创新动能强劲的现代科创之城,也是一座崇尚拼搏实干、汇聚天下英才的逐梦圆梦之城。
如今,杨明义将他多年来对周庄的偏爱浓缩在一件件水墨作品中,带着他的爱恋与乡愁,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以展陈的方式,借助人工智能、互动投影等技术,让文化与科技相遇,使周庄以一种更加鲜活的方式与当下和未来接轨,营造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在周庄办艺术展是圆梦,也是筑梦。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周庄,了解周庄,感受这份质朴的水乡之美。”杨明义说,展陈的影像作品及文献资料是他几十年的创作中记录周庄、写生周庄,以及他与文化艺术界名人往来的文献资料和部分描绘江南水乡风物的绘画作品,“周庄就是那个有特点、有历史沉淀、能够勾起人们回忆的水乡,我希望通过画作勾起大家对水乡的美好回忆。”
文化艺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内在精神气质。近年来,昆山通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博物馆、特色博物馆,提升改造一批现有博物馆,打造一道“处处有博物馆,时时有文化感”的城市风景线。除了“大而美”的文化场馆建设,“小而精”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同样提上议程。各种美术馆、艺术中心、展示厅以及商场楼宇、交通枢纽等空间充盈文化韵味,让人们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
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又为文化繁荣带来物质支撑,从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谙此道的昆山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水乡古镇作为核心资源来经营、作为战略资源来运用,着力打造更多镌刻“最江南”印记的城市文旅新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展览也将为昆山聚力以文润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杨明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43年生于江苏苏州,曾就读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于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同盟。开创了吴门绘画的现代新局面,创造了水墨水乡画的新体式,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江南景物的本身,具有留住乡愁和传承人文的重要属性。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中国画家”,黄永玉称赞他为“在森林中发现金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