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4-09-10
, 来自:江苏省0==
近日,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南校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今年以来,成为继轨交11号线和平安里小区入围后的第3个上榜项目。
玉峰实验小学南校区位于昆山高新区。项目结合建筑群空间布局特点,在不影响阳光草坪活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微地形控制,将屋面雨水与地表径流引入下凹式绿地,通过纵坡地形,将雨水径流导入湿塘。晴天时作为儿童的课间活动区域,大雨时变身为雨水汇集的天然“小溪”。这种设计实现了“晴雨两用”,合理发挥活动草地的截污功能,让草坪空间的学生活动功能与雨水滞蓄功能有机融合。
通过设置水上栈道、跌水景观、观景平台等一系列丰富的亲水场所,建设具有生态功能的水景,打造微生态空间。在为师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空间的同时,通过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功能构建,实现清澈见底的“净水空间”,完成雨水的自然循环利用。
教学楼及庭院空间采用生态湿塘、下凹绿地等绿色海绵设施源头处理雨水。将景观水塘作为区域的最低点,降雨时承接来自屋面以及庭院空间的径流。通过水位的动态控制实现雨水调蓄,在暴雨来临时充当临时性雨水缓存空间,将周边区域海绵设施内的超量雨水径流引入其中。校园操场、篮球场等功能性场地通过沟渠、管网将雨水引流至雨水收集池,统一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在各个区域内实现雨水的“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并进行有效的收集、存蓄与净化。同时通过竖向设计将各区域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校园内“灰绿”空间削峰滞蓄,减少市政管网排水压力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校园水安全。
最大限度发掘海绵校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海绵理念与使用功能的自然融合。校园内模拟雨水自然循环的水景生态体系,引发学生思考“雨水是如何循环的”等相关生态知识;具有特色的垂直绿化、小车雨水罐、雨水花箱等互动设施,引导学生在观察互动中进一步理解海绵城市理念。
市住建局、教育局和海绵办与学校一起携手打造海绵城市实景课堂,科普海绵城市理念和实践。结合学生爱好,培育“海绵小讲解员”,宣讲学校内的海绵设施。
项目尽可能提高绿地利用率实现源头减排,同时设置雨水桶,在收集屋面雨水的同时增进学生对海绵理念的了解。
项目合理调整场地竖向及优化绿化空间布局,使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内,实现了对雨水径流的科学处理。
项目选用景观效果良好的海绵设施,最大化将雨水散排到海绵设施内,集中对雨水进行调蓄、净化等处理。
项目主要设置了植草砖铺装、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生态多孔纤维棉、环保雨水口、雨水花箱等绿色设施,在满足海绵功能的同时,形成整体、自然、生态化的景观带。
项目通过海绵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实现校园的更新迭代。
我市将继续落实“美丽昆山”建设理念,编制《昆山市海绵型校园设计技术指导》,将海绵理念与使用功能自然融合,在满足高品质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发掘海绵校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海绵+创新教育”模式的落地,在保障水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展现海绵校园的科学美。
来源:宜居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