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1
, 来自:江苏省0==
我们首先来思考哪些因素促成两方合作,后续讨论多方合作的促成问题,这里着重讨论商品的交易。 两方的合作 正常的商品的交易是典型的两方达成一致的例子,卖方提供商品满足买方的某种需求,如果双方对于商品的价值和价格达成一致,买方就支付货币给卖方换来商品。有时候这个过程也可以是等价物品的交换。仍然以商品交易为例:从商品的提供者到商品的用户,一般需要媒介来完成交易。对于大众商品,通常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必须有中间商做媒介,否则商品在其有限的“保质期”内很难找到它真正的需求者而无法完成交易。从而使得这些物品只能变成一种无法大规生产,只能用来自给自足的消费品。媒介连通了商品的制造和消费,使得交易成为可能。因为媒介垄断了交易,本身又不需要投入生产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往往掌握了采购和销售定价的主动权。他们还会和权力结合起来,通过垄断强化这种优势,这些绑定的成本都可以转嫁到商品之上。这些交易成本的上升就会让很多潜在的商品交易因为价格等因素而无法达成。 一般性的合作总是要设法匹配合作双方的需求,促使双方达成共识,扫清合作达成的障碍。 促成两方合作 在商品交易中,让更多的交易合作成为可能,是通过以下条件实现的:1. 互联网的信息化互联网很大程度打破了信息差,让商品的价格更加透明可信,这让消费者比较容易达成购买的决策,从而促成交易的扩大。互联网让很多过去很难成为大众商品的产品都走上了互联网的货架,这极大得促成了交易领域和范围。具体原理参看“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互联网带来了展示、物流、支付、订单处理、生产计划等方面的便利手段,极大降低了交易的人力和技术的成本。少了这些成本的加持,商品的价格会有更多的下调空间。这些都会对促进交易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2.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商业垄断本质上是权力和商品媒介的结合,它造成的问题上面讨论过。打破垄断就会极大降低商品交易的成本,让更多商品交易成为可能。3. 尝试去除中心化即使两方的交易,也离不开媒介,这个媒介是信息的中心、支付的担保人、管理的中心。有没有可能直接去掉这个媒介,省去这个中间环节?这样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实现以下要素: 1. 去中心化的支付方式。2. 去中心化的流程管理。 3. 快捷、高且低成本的物流系统。4. 低成本、高效的社会监督机制。5.便捷且合理的信息接入方式。如果去中心化能够达成,那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它的达成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到这些条件都实现了,就有可能成为现实。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因素正在逐步出现在生活中。
错误的促成合作 通过制造焦虑和欺骗等手段促成的交易,会让消费者把资源浪费在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甚至是有害的地方。这些严重违背社会的价值取向。这种错误不仅仅影响普通的老百姓,达官贵人甚至huangdi也难以免俗,比如嘉靖帝就为他长生的梦想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一般性的合作总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配备合作双方的需求,通过现有条件下合作方案的优化促使双方达成共识,扫清合作达成的障碍。同时要避免欺诈、错误引导等导致的“错误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