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1899阅读
  • 0回复

[法治宣传]【普法·微热点】“全额退款”“维权包赢”?“职业代退”靠谱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014
昆币
34393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08-15 , 来自:江苏省0==

“比12315还管用”

“高效维权、包成功退费”……

职业代购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听说过“职业代退”吗?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上存在不少声称能够有偿取消预订的服务链接,标价多在上百元,代退服务的业务涵盖酒店、机票、游戏充值、话费充值、保险保单、教育培训、婚姻介绍、医疗美容、舞蹈健身等各领域,甚至形成了职业代退黑灰产业链。一些代退人通过伪造证据等方式骗取退款,更有一些消费者因为代退遭遇诈骗陷阱。

如在线教育领域,职业代退人常以“课程质量差”“未提供服务”“老师态度不好”等为由,通过便民热线、投诉平台向机构施压。保险领域的职业代退以“法律咨询”“维权代理”为名,在社交平台发布“全额退保”广告,诱导消费者提供个人敏感信息,随后通过伪造“销售误导”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再索取高额手续费。机票退订领域的一些手段则更为离奇。有消费者因自身行程有变想退机票,代退人竟直接向航空公司申请“乘客已死亡”以骗取退票

图片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也成了职业代退的“捞金场”。宁夏西吉公安曾发文称,当地王先生为10岁女儿申请游戏退款时,遭遇黑中介诈骗。对方以“专业法律团队”名义收取服务费,诱导王先生提供个人信息后,骗走4.9万元,后经警方介入已追回全款。



那么

“职业代退”违法吗?

消费者选择“代退,有何法律风险?

“代退乱象应该如何整治?

“职业代退”违法吗?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熊宗鹏律师表示,从法律角度看,代人沟通退费的行为并非天然违法。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法律并未禁止消费者委托代理人办理退费事宜,但一旦超越“合法代理”范畴,涉及伪造材料、敲诈勒索、非法获取信息等行为,就可能构成违法、侵权甚至犯罪

根据相关报道

职业代退分为“真代退”和“假代退”

但若伪造证据骗取钱财

真假“代退”皆够入刑




“真代退”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订单等敏感资料,通过三步操作获利:一是施压,通过投诉热线、社交平台发布负面信息向企业施压,迫使企业让步;二是伪造证据,若施压无效,便伪造病历、死亡证明、销售误导记录等材料,制造“符合退订条件”的假象;三是分成,退费成功后按约定比例抽20%-30%佣金,即便退订失败也会收取10%的费用。

律师指出

代退人通过伪造病历、编造“客户去世”等虚假理由,虚构“消费者符合特殊退订条件”的事实,以欺骗商家退费,给商家造成财产损失且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诈骗罪;而以“损害企业声誉或引发监管处罚”相要挟,迫使商家因担忧损失扩大而退订、支付款项,数额较大或多次实施的,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敲诈勒索罪




“假代退”则更简单直接:通过社交平台引流,以“低佣金”“包成功”为诱饵,诱导消费者添加私人联系方式,要求预先支付定金或“保证金”,拿到钱后便拉黑失联。

律师分析

这类行为本质是以“代退”为名,向消费者行“骗取财物”之实,如骗取数额较大,同样涉嫌构成诈骗罪。此外,若代退人通过共享屏幕、扫码等方式非法获取消费者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或非法获取消费者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对消费者而言
选择“代退”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邓煦表示,代退往往要向卖家提供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这给了不法分子买卖个人信息的可乘之机。更有甚者,一些消费者因为代退遭遇五花八门的诈骗陷阱。有的因为提供了个人信息被冒名借贷、**;有的被要求“充值返现”,先充钱才能退钱……而提供代退服务的多为个人或非法机构,一旦发生纠纷,很难维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刘晓春提醒称,若消费者参与虚构理由、制作虚假证明,可能涉嫌违法,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职业代退”这条黑灰产业链
为何屡禁不止?该如何整治?

刘晓春分析称,因多数“职业代退”行为难以直接认定为违法,比如代退人与酒店沟通协商、通过“闹”让酒店让步等行为,本质是协商过程,仅属不合理行为,不构成直接违法,缺乏主动打击的明确依据,难以直接进行监管。

对于避免不法代退扰乱市场秩序,刘晓春建议:首先,在平台治理层面,应加强规范“职业代退”在网络直播、社交媒体中的不当宣传;其次,各行业内部可建立专业信息共享机制和核对机制,提升识别造假能力;最后,对于按约定不应退订的情况,企业可坚定拒绝,若对方造谣施压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邓煦建议,一方面,二手交易平台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相关违法信息的审核力度,监测异常交易行为;另一方面,有关平台、商家也应进一步完善退款规则,合理合法处理退款要求

重要提醒


消费者应谨慎对待代退信息

切莫轻信,避免因小失大!

来源:尚法昆山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