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5691阅读
  • 0回复

[教育]昆山孤独症小朋友有什么表现  昆山哪里可以报名干预语言障碍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女离线瑷特生特教
级别: 论坛商家
发帖
1901
昆币
3855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8-02-05 , 来自:江苏省0==
在自闭症训练中,家长感觉到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注意力不集中的背后依然是社会交往障碍。因此改善社会交往才是提高注意力的关键。此外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训练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5、兴趣是注意力集中的最重要来源。安排好恰当的训练学内容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6、执行功能缺陷以及中央凝聚功能薄弱和心理理论缺陷与注意力集中有关,相关的训练可以改善注意力。
7、普通孩子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很多孩子之所以能集中注意力, 是因为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或者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希望避免老师的批评。即他们有正常的“荣辱观”,这是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缺陷与社会交往障碍密切相关,当社会交往障碍改善,则注意力集中会相应有所改善。因此“荣辱观”训练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注意力。

8、利用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学特点,将事物单一简洁化,并利用儿童的兴趣,尝试多种形式来教会儿童理解、辨认并掌握事物,在游戏过程当中,根据儿童的能力,设计好游戏的步骤和训练要点,以便儿童能够跟从到游戏的要求并从中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语言训练:课程对象2-6岁,语言发展迟缓、语言障碍、社交沟通障碍的孩子、无语言的孩子等。
课程特色:根据儿童发展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目标和计划,以一对一的方式,由语言训练老师跟孩子进行桌面教学,以游戏、儿歌互动,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孩子的社交游戏和人际互动技能。
课程设置55分钟一节课,每周5课时,3个月课时为一期。
课程内容:沟通能力训练,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训练,社交互动游戏。    社交训练 我们的孩子不愿与人目光交流,不愿跟小朋友玩,不会假扮游戏,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这些都是社交能力障碍的表现。怎样来改善孩子的社交行为呢?
亨那引进美国RDI(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干预)的理念和课程大纲,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特殊儿童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训练的经验,专门针对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的学前儿童,推出此课程。

从模仿为主逐渐转为社交性语言为主
仔仔,男孩,三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带他到处求医问药,希望可以找到“特效药”或“治愈”的方法,最终来到特殊幼儿中心时,孩子已经五岁了。而当时孩子依然没有任何口语,家长非常着急,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说话,强烈要求给孩子安排到言语基础训练班(以训练发音为主),并拒绝参加任何其他课程。在经过三个月的语言训练后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四个月的训练一直无法突破,孩子的语言长期处于只会模仿单音节的阶段,而且只有在老师或家长要求下才会跟着模仿,连基本需求也不会用语言表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这个孩子只参加“语言(发音)”训练,而忽视了认知、交往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只有模仿的能力。实际上孩子的认知能力差,语训老师教的口舌操老是学不会,给他讲的发音要求也听不懂,孩子根本没有兴趣学。而即使孩子愿意学,也很难理解老师的意图。
仔仔的人际关系及合作行为较差,造成孩子学到的语言没有机会运用,变成了只是应付老师家长的工具(鹦鹉学舌)。而情感、感知觉方面的异常,渐渐使他失去了语言交流的动机。当孩子不知道要说什么时,为什么要说话时,他就只有靠模仿了,不能体会与人交流的乐趣,不知道用语言与人沟通,他就会失去学语言的兴趣。即使他学会了一些发音技巧,甚至有一天学会流利的说一些词语句子,他的语言也是没有价值的,反而会变成一种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行为问题。
在一定时期内,儿童仿说能力与其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因此,13个月以后,父母不应单纯教儿童模仿说话,而是鼓励他以交际等其他方式获得新的词汇。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儿童的“学舌”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而真正的语言教育应建立在他们能够理解的基础上。
当孩子年龄小,无法掌握语言时,家长可以以模仿教学为主,让孩子“鹦鹉学舌”。但真正的语言教育应建立在他们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对3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则不宜再采用单纯模仿的形式进行语言教学,而应当逐渐转换为增强其社交性语言为主的策略。
3、从具体事物教起,改善说话技巧
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口语当中的名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下降,从24个月的70.4%逐渐减少至35个月的59.5%,而形容词和其他词占总词汇量的比例则从8%增加到14%,增加非常显著,这说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
通常情况下,“名词—动词”、“动词—名词”结构是儿童最早掌握的短语结构,随后掌握的为 “介词—名词”、“否定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等短语结构,30个月时有90%左右的小儿能掌握基本的短语结构。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建议教自闭症儿童说话应从“这是什么(物品、人物)”开始,鼓励他们说出所认识的事物,使他们经历“听—理解—模仿—表达”的过程。
咨询电话:0512-57352378  153 0626 8207(微信)
联系人: 赵老师
地址:昆山市利得国际主楼1402室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