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1751阅读
  • 0回复

[百姓话题]昆山,转角都是戏,处处有好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北欢
发帖
1346
昆币
35342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34 , 来自:江苏省0==

金秋九月,桂香满城,戏韵流淌。9月20日晚,蒲剧《白蛇传》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婉转收腔,为期23天的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正式收官。


本届盛典汇集了8台大戏和31场折子戏组台演出,共涉及31个剧种、53家剧院团的107个剧目。盛典活动现场吸引观众4.4万人次,网络直播观众2500万次,抖音、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突破40亿,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深厚魅力与蓬勃生机。


图片


戏在转角

全民共赏,戏曲在身边

“今年又来咯!”带着软糯川音,85岁的蔡志雄与82岁的老伴周美君相携而至。这对成都老戏迷,自2019年起,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他们每年都会来昆山追戏,已连续参加了四届百戏盛典。“去年看大花脸,今年追武戏,打得漂亮,行得很!”蔡老翻着盖满纪念章的小本子,眼中闪光。夫妻二人在百戏盛典上,从京剧、昆曲“追剧”到藏戏、广灵大秧歌等,“戏曲活化石让我们这辈子没白活!”


图片


戏曲,不止于剧场。早上8点,亭林园已聚满戏迷。天津京剧院闫虹羽一袭戏装,在闷热中全情演绎《昭君出塞》,几近中暑仍笑言:“演出顺利就值。”夜晚的周庄,蒲剧演员立于手摇船头,水袖翩跹;南湖戏台即兴开唱,光影漾波,恍如隔世之梦。正仪崇文书院中,观众隔水听戏,灯光潋滟、曲声随风,戏曲真正融进了日常肌理。


图片


在昆山杜克大学,戏曲同样找到了知音。在昆山杜克大学的舞台上,四位“梅花奖”得主与青年演员同台献艺。英国教师郭冉举手机录完全场:“每个动作都在讲故事!”学生莉桑德拉·埃尔南德斯修过昆曲翻译课,更参与剧院台词工作,“中国戏曲太美了!”


图片


更有上海母亲推着坐轮椅的儿子场场必到,“他喜欢,我就喜欢。”“阿拉看戏团”每场结束便在群里发表二三百字感言,真诚点评带动了“二次传播”。


图片


“转角都是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昆山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艺术写照。从社区、商圈到景区,从校园、博物馆到古镇老街,戏曲以无数种形式融入日常,成为可感、可品的生活美学。


戏韵焕新

跨界无界,传统正年轻

本届盛典以“百戏+”破题,让戏曲与文创、科技、旅游、美食深度融合,让百年戏韵“活”在当下,“走”进生活。


上海虹桥高铁站出发层,“大美昆曲 大好昆山”展厅成文化玄关。点翠头面熠熠生辉,吸引旅客驻足。展厅包含“百戏再聚昆山”“昆山不仅有戏”“看百戏游江苏”三大板块,旅客可以听戏曲、赏文创、玩互动,还能提前摸清昆山的“食住行游购娱”。触摸琵琶造型的“触摸听曲”装置,《牡丹亭》的唱段便婉转流出。来自北京的李先生临时改签车票:“本来只是转车,现在决定去昆山看一场戏!”


图片


“异曲同工”挂耳咖啡礼盒,扫码即可听戏品咖,“一口咖啡一曲昆腔”;黛妃戏曲巧克力将脸谱化作甜品,昆绣以针线勾勒戏韵,“粉墨宝贝”人偶萌趣可爱……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让人可感可触可喜。


图片


“百戏+科技”更是今年一大亮点。优酷与B站设立的“百戏盛典艺术云剧场”专区,上线超过500部戏曲作品,覆盖百余剧种,总时长超12000分钟。内容不仅涵盖传统折子戏、现代新编戏,还融入濒危剧种抢救性影像、AI短视频、跨界文化产品等。作为今年百戏盛典首场演出,木偶戏《火焰山》单场线上观看量超40万,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林建裕说:“通过更多传播途径,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图片


文旅融合同样精彩。“看百戏·游江苏”推出10条戏曲主题线路,深度串联江苏十三市,构建“一城一戏一体验”的深度文旅融合模式。昆山文商旅集团推出“昆曲宴·长生殿”,十二道菜品对应十二目剧情,戏中有食,食中有戏;奥灶馆推出戏曲主题礼盒,方便戏迷把昆山的味道带回家。在千灯歇马桥村,“百戏+旗袍”的数字非遗大秀婀娜上演,戏曲与古镇、服饰、时尚深度对话,戏曲与生活,在这里水**融。


图片
图片


戏脉相传

薪火不熄,昆韵永流淌

戏曲的传承不仅在舞台,更在一代代人的热爱与坚守中延展。


戏曲百戏博物馆内,“一枝独秀 两岸同缘”昆曲艺术藏品展正娓娓道来两岸文化同源。策展人杨守松十年共集藏3807件,其中1189件来自台湾。“俞振飞的中山装、沈传芷的扇面,每一件都是血脉亲情的见证。”老人抚摸着玻璃展柜,眼神炽热。


图片


image.png

图片


传承的希望在少年。正仪崇文书院中,孩童凭栏望戏,眼中有光;昆山文化艺术中心舞台上,刚刚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小梅花”昆曲艺术团与“小昆班”学员一起与昆山当代昆剧院的专业演员演出昆曲《薪火相传》。“我会更努力,把昆曲传下去。”小学生解苏倩话语坚定。


今日昆山,戏曲的种子,早已撒向更广阔的天地。22个“小昆班”培育5000余名学员,绽放出161朵“小梅花”;38名昆曲委培生今年学成归昆,悉数加入昆山当代昆剧院。在这里,戏曲以青春之姿、深厚之魂,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


图片


七年来,从第一个“三年计划”组织348个戏曲剧种和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集中交流展示;到第二个“三年计划”组织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展演和全国戏曲演员会演,重在戏曲人才培养与传承;如今又启动新一轮“三年计划”,深入探索“百戏+”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戏曲发展新场景、新业态。


昆山正以一座城的力量

扛起戏曲复兴的使命

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虽已落幕

但戏韵未散

它已成为一种生态、一种生活、一种态度

传统与现代对话

专业与大众共融

剧场与生活无界


图片

来源:昆山发布


本帖评分记录
迪bai街头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昨天 19:52
高维豪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昨天 18:12
2条评分昆币+2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