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是很多女性都遇到过的情况,常被认为是“体质问题”“内分泌失调”,选择硬扛或忽视,其实月经量异常增多,或许不只是妇科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的血液病!
38岁的王女士,月经量突然比平时增多。起初她没在意,直到身上出现大量小红点,嘴里还不停地出血……遂前往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她说:“我以为‘姨妈’变多,是内分泌失调,过段时间会好的。”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小板计数仅为11×10⁹/L(正常值为100-300×10⁹/L),已属危急值!血小板是身体止血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缺少极易导致出血的发生。
经专科评估,血液内科确诊其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过精心治疗,她的出血症状停止,血小板数量也回升到了安全水平。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傅爱林介绍:月经量增多,且伴随出现全身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头晕,这类出血可能是血液病的重要预警。张女士的血小板计数极低,这直接导致了她的月经量增多和出血症状。
医学上定义的月经过多,满足以下任一情况就要警惕:
1. 每次月经出血量超过80ml(正常为20-60ml);
2. 月经周期缩短(少于21天)或经期延长(超过7天),经血淋漓不尽;
3. 经血中出现大量血块,或伴随明显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刘琴提醒:月经出血量是指月经中血液的量,但是除了血液,还有组织液和子宫内膜也会混在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大家不用感觉每次月经量大于80ml就担心自己的“姨妈”过多。但是,当月经量增多且伴随以下任何一种表现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1. 连续3个月月经量明显增多,或经期延长、血块增多;
2. 伴随皮肤莫名出现瘀青、瘀斑,牙龈出血、流鼻血频繁;
3. 经常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稍微活动就累,面色或指甲苍白;
4. 曾有血液病家族史,或既往有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病史。
刘琴进一步解释: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因熬夜、压力大、受凉导致量多,可能是生理性波动。但连续3个月及以上出现上述情况,千万别再当“小问题”对待。当然,并不是所有月经量增多都是血液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内分泌紊乱等妇科问题也可能导致,关键在于要重视,不能自我盲目判断。
子宫是富含血管的器官,月经本质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一旦凝血出了问题,出血自然会“收不住”。很多血液病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或造血系统,常见的血液病包括:
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止血能力下降,除了月经量多,还可能伴随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流鼻血等;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小板、红细胞等均减少,不仅月经量多,还会有持续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血小板减少,除了月经过多,还可能出现发热、骨痛、淋巴结肿大等;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女性多为携带者,可能表现为月经过多,受伤后出血难止住。
女性的身体信号值得被认真对待,月经过多看似是“姨妈的事”,却可能牵出全身健康问题。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针对性治疗。
别让“硬扛”
变成延误病情的遗憾
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底气
妇科主任,临床博士生导师,昆山市首席医师,昆山名医
擅长:妇科肿瘤、宫颈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妇科内分泌及不孕不育等的诊治,对妇产科危重症救治和妇科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血液内科副主任,血液病学硕士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血液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贫血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浆细胞病、淋巴瘤学组成员,苏州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昆山市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疑难及部分罕见血液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