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已过小雪节气,北方第一场雪都下过了,你生活的地方需要穿秋裤吗?
在我生活的昆山这座城市,深秋初冬时节气温在10—20度徘徊,冬天温度也很少有零下,看起来不冷的样子 。
但是吹起来冷啊,这里的冷是靠风力和湿度。西北风一吹,加上潮湿的空气助力,有种冷到骨头缝里无处藏身的感觉。据说风力每增加一级,温度会低2度。
湿冷,比干冷难受的多。难怪北方人来到南方后叫苦连天喊上当,没有暖气,湿冷,过冬全靠一身正气。
尤其是要经常骑着电动车,坐公交车出门上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人,风里来雨里去。
用皮肤感知气温的每一度下降,用身体迎接第一场冬雨,着装必须以实用主义和温度优先。
西北风一吹,需要穿上秋裤保护好双腿。如果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会冷得牙齿哆嗦脸色发青不说,老了或许会得关节炎老寒腿。
穿秋裤,是一种“自己疼自己”的温暖,努力生活的踏实。
但是在昆山,这种不高不低的温度下,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是不穿秋裤的,可能连秋裤也没有。
当他们说,我从来不穿秋裤!绝对不是在说不冷,他其实在说的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被“恒温”包裹的世界。
出行用私家车、网约车,从地库到地库,从空调到空调,与室外严寒冷风的接触被压缩到最短的几步路。
中央空调的办公室、恒温的购物中心、地下连廊,环境温度是被调控和设定好的。
他们更像是一种“观察者”和“使用者”,透过车窗看天气。季节的变化更多是风景的变换,而非切身的体感。
穿衣打扮以风度优先,甚至四季都可以“模糊”,是为场合和审美服务,不是为了抵御恶劣天气。
你看,穿秋裤和不穿秋裤的人,在冬天是不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这是并不对立,各行其是的两个世界。
“不穿秋裤”的世界里,或许有便捷和舒适,但也可能少了些与天地四时直接对话的鲜活体验。
“穿秋裤”的世界里,固然有奔波的辛苦,但那风中的驰骋、雨里的穿梭,以及被一条柔软秋裤紧紧包裹的踏实温暖,也是一种接地气的、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姿态。
无论身处哪个世界,懂得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给予自己最温暖的呵护,就是值得尊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