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责任划分
A(最后车)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8条,梁某(A)因刹车不及时导致追尾宋某(B),进而引发B撞击陈某(C)。在此类交通事故中,最终责任应由引发事故的源头车辆(A)承担全部赔偿责任14。
B车辆处于静止等候状态,无过错,无需对C的损失承担责任;
C的损失由A直接导致,A需同时赔偿B和C的修车费用。
责任链条分析
若B因A的撞击被动追尾C,则A对B和C的损失负全责;
若B未保持安全距离导致追尾C,则B可能需分担责任,但根据描述中B处于正常等候状态,此情形不适用46。
二、安全停车距离要求
法律未明确规定具体数值
目前我国法律未明确要求静态停车时两车间距的具体数值,但需满足“安全距离”原则,即确保前车突发制动时后车能有效避让4。
实际操作建议
一般推荐保持1-2米距离:确保驾驶员能看到前车后轮接触地面,便于观察前车动态;
特殊场景调整:冬季或湿滑路面应适当增加距离;
参考考试标准:部分驾驶考试中要求相邻车辆前端间距为10m27,但此为特定题目设定,实际驾驶中需灵活判断。
结论
责任归属:A需全额赔偿B和C的车辆损失14;
安全距离建议:日常驾驶保持1-2米,特殊情况下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