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他发声明道歉: “用词可能不当,当时太情绪化。”
他依旧批评机场的态度, 但担心自己的言辞,会让那些善意的人受伤。
这不是退让,也不是妥协。 这是一种深层的体面—— “我坚持立场,但不愿伤人。”
可在我们的语境里,“道歉”几乎等于“认错”。 权威主义的逻辑是非分明: 你不是顺从,就是冒犯。
于是,一个为尊严发声的人, 被逼着为自己的情绪低头。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水手》
三十年前,他唱“痛算什么”; 三十年后,他被迫解释那句“连滚带爬”。 时间变了,痛也变了。 从风雨打来的痛,变成了来自人心的冷。
————————————————————————————————————————————————————
这种冷漠会形成一种“寒蝉效应”: 当郑智化这样有话语权的人发声都会被网暴, 普通人的合理诉求就更不会被听见。 他们忘了—— 没有人一直强大。 每个人都可能在时光里走向脆弱。 衰老会让脚步蹒跚,疾病可能突然剥夺行动的自由。 今天对残障人士的冷漠, 本质上,是对未来自己的残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份推己及人的共情, 曾是我们文化的底色。 [ 此帖被独上西楼在2025-11-04 08:41重新编辑 ]